w h y y o u a r e h e r e ?

记和朋友的一次微信聊天

灵感,稍纵即逝。

写在前面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无意间提到了刘瑜,今天去图书馆偶然发现了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加之前一阵读过她的《观念的水位》,觉得受益颇深,就捧着读了起来。临走前给书拍了个照片算作留念(玩摄影的人在任何时刻都可能鬼使神差的瞎拍)。

这篇文章名字叫《谁有特权上大学》,在那天谈论公平的话题的时候,朋友发给我的。

晚上习惯性的打开微信扫一眼,于是很自然的把照片发给他,意思可以理解为:“我很看重你的观点,你看,那天的文章我今天又看了一遍”。

于是进入了酣酣的聊天…

这位朋友我之前提到过,跟他聊天总能启发我对社会历史政治深入思考。中学时候他喜欢文科我喜欢理科,我一直觉得我的人文素养不够,后来毕业之后我人文社科类知识框架的建立大部分都是他给我启的蒙。

是的,初高中甚至大学学的那些东西对我来说只不过是记住了几个名词而已,比如“秦始皇 中央集权 的封建统治”、“君主立宪”、“无产阶级的 阶级局限性” … 根本不知道这些名词真正的作用和意义。这可是像理科中 勾股定理牛顿三定律 一样的东西啊 … 记得之前有一次跟同事聊天,我问到了他“君主立宪”的问题,他说根本不懂。他是博士,跟我一样搞土木工程的 … 比如我再问你个问题: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低调的琼恩·雪诺(Jon Snow)被推举为北境之王你能理解吧?那么武昌起义后的黎元洪为什么被革命党人 强迫推举为 湖北都督?手撕鬼子固然滑稽,那初高中历史教材中还有你不理解的逻辑吗?

有的书能够成为经典,让人们孜孜不倦地去阅读,就是因为它太深刻了,可能读一遍,不太够;跟朋友聊天,有很多醍醐灌顶的瞬间,可能一时兴起聊得痛快然后就忙别的去了,也不太够

聊天结束后,我有三个感慨:

  • 1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句被说烂了的话,其实真的很有味道,只是你有时候没在意没有咂摸出来。
  • 2 - 我们的聊天就是在诠释 人类文明和知识的传承 。(有个类比很有深意:小麦驯化了人类,以自身被吃为代价大大发展了小麦的生长规模;同样,文明也驯化了人类,人类活着的使命除了繁衍后代,还要传承文明)
  • 3 - 因为第二点和我写博客的目的,所以我要好好传承一下。

于是,我决定把聊天的火花尽量保留下来,温故知新,盘旋爬升。以前错过去的只能自己追忆了。

以下是我保留下来的聊天记录。

和朋友的聊天

注解-1:胡适文章《我对于丧礼的改革》: http://blog.163.com/lizhbo_888/blog/static/106323071201002184213714/
注解-2:阿兰德波顿《幸福的建筑》对应内容:
注解-3:和注解-1 重复了。
注解-4:阮一峰博客《技术决定历史》: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7/05/technology-is-future.html
注解-5:我读阮一峰《未来世界的幸存者》后的评论片段:

以上就是这次聊天的主要内容。其实类似的聊天还有很多片段,都丢失在了信息世界的汪洋大海中。于是紧接着发生了后面我和我家内人的聊天片段。

和我家内人的聊天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网友的博文,说的是和老婆共同成长的事情。

是啊,能有人和你共同成长,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结语

每个人都有很多灵感(或感悟、见解… 之类的,总之是自己大脑产生的),可是绝大多数却很难留存下来,有的被自己遗忘了,有的被自己后来推翻了… 几乎都不可追溯。

当然也有的保留了下来,日记、读书笔记、著书、自传 …

把这些小灵感积累起来,相互碰撞,甚至可能产生各种主义(素食主义、不婚主义、国人最流行的马列主义等)和学说(日心说、大陆漂移假说等)…

如果魏格纳在病床上安心养病,把大众当时认为异想天开的大陆漂移假说一笑置之,那此学说要被延迟多少年发现?而且,你知道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吗(最早的大陆漂移假说由此诞生)?

做个假设:生命是粉笔,世界是一块大黑板,无数的粉笔终将都会在黑板上消逝。

你会被掩盖在别的粉笔绘制的茫茫色彩之下还是会留下自己那独特且浓重的一笔?

又,你会做些什么?

< - 完 - >
- 坚持分享 鼓励创作 -